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凤凰网财经 (ID:finance_ifeng),作者:DW,原文标题:《年轻人爱吃的"鸭脖大王"被罚 400 万!一年半关店超 5000 家》,题图来自:视觉中国
"追剧配卤味"曾是大家的心头好,这催生了休闲的网红产品,也让绝味食品市值一度突破 600 亿。
从"中国鸭王"到即将戴帽 ST,这家拥有逾万家门店的卤味国民品牌,正同时经历着业绩下滑、门店收缩和法律追责的三重考验。
9 月 19 日,绝味食品发布公告称,收到湖南证监局下发的《行政处罚事先告知书》,因 2017 年至 2021 年期间年度报告未如实披露营业收入,公司将被处以 400 万元罚款。
更严重的是,公司股票于 9 月 22 日停牌一天,23 日起被实施其他风险警示,A 股简称变更为" ST 绝味"。截至 9 月 19 日收盘,绝味食品股价 15.25 元 / 股,总市值为 92.42 亿元。
A 股 ST 理由千千万,万万没想到,绝味给大伙儿上演了一出"反向操作"。别家都是"吹牛"吹过头,虚增收入被逮;绝味倒好,玩起了"谦虚",愣是少报了几个亿的收入。结果,"谦虚"过了头,喜提 ST 大礼包一份。投资者们纷纷表示:活久见。
对此,凤凰网财经《公司研究院》电邮绝味食品,并未收到相关回复。
"中国鸭王"为何连续五年"藏收入"?
从长沙街头小吃到国民级品牌,绝味鸭脖用了 20 年。它以独特的"鲜辣"风味征服全国,成为几代年轻人心中的"长红"网红。其成功秘诀,不仅在于融合川、黔等地口味,打造出难以复制的味觉记忆,更在于深谙年轻人的"流量密码"。
无论是借势范丞丞的"脖子梗"官宣代言,还是推出"鳕鱼玫瑰"等新奇口味,亦或是联动《哪吒 2》送出免费藕片,绝味总能精准地与年轻人"玩"在一起,将品牌热度推向新高。
然而,在这片繁华景象之下,财务的隐患早已埋下。一纸罚单直指其加盟体系中一块不透明的"利润蛋糕"——门店装修费。
调查结果显示,绝味的违法行为集中在加盟门店装修业务的收入确认上。从 2017 年至 2021 年,公司连续五年未按规定确认这部分收入,导致年报中的营业收入被"缩水",占对应年度公开披露营业收入的比例分别为 5.48%、3.79%、2.20%、2.39%、1.64%。
(图源:企业公告)
《零售圈》高级合伙人,供应链研究中心主任荆焰向凤凰网财经《公司研究院》分析了一种可能:在绝味的加盟模式中,品牌方不仅提供食品,还向加盟商收取加盟费、押金,并统一指定装修方,定价权完全掌握在品牌手中。假如装修费用两千元 / 平方米,在这种模式下,装修费用因人工、材料等环节不透明,成为品牌方利润空间相对最大、也是最难以被外界监督的部分。
这正是绝味少报收入的关键所在。荆焰指出,通过将这笔可观的装修费收入置于上市公司体系之外进行体外循环,不仅规避了监管,更可能为部分人输送了巨额利益。他以 2017 年为例,绝味当年营收 38.5 亿元,若其中 5.48% 为未计入的装修等收入,金额便高达 2.11 亿元。考虑到其行为长达五年,累积的未申报收入与逃税规模或十分惊人。
纵观绝味食品近年来业绩表现,其营收从 2017 年的 38.5 亿元持续增长至 2023 年的 72.61 亿元,期间年复合增长率达 11.15%。
(绝味食品 2017 年 -2023 年营收情况)
凤凰网财经《公司研究院》尝试向绝味官方客服求证,得到的回应印证了这一环节的模糊性。客服表示,除 2~3 万的加盟费外,加盟押金及装修费用并无公开标准,需通过官方小程序在完成资料初审、复审及面试后才能获知。这种不透明的流程,恰恰为体外循环的操作提供了空间。
(图源:官方小程序,凤凰网财经《公司研究院》以加盟商身份提交资料)
汇生国际资本总裁黄立冲则对凤凰网财经《公司研究院》表示,行政处罚与 ST 属"信用与合规惩戒",而非单纯财务小错。当前材料不足以下结论,需等待公司追溯调整细节与监管最终《处罚决定书》。在证据更新前,把本案理解为治理与内控严重失效下的体外业务与资金核算问题更稳妥。对"利益输送"的具体路径与幅度,仍以后续追溯财务与处罚决定的明确披露为准。
最终,湖南证监局开出总额高达 850 万元的罚单:绝味食品被罚 400 万元,时任董事长、财务总监、董秘三人也分别被处以 200 万、150 万和 100 万元的罚款。
绝味鸭脖也卖不动了?半年归母净利润暴跌 40%
2005 年,绝味食品董事长戴文军在辞去医药上市公司市场部经理工作、投身卤味行业之初,曾向合伙人放出豪言:"三年做到上亿规模!"
彼时,面对久久丫、煌上煌、周黑鸭等先发对手,这番话更像是天方夜谭。然而,他不仅提前兑现了诺言,更在十几年后将绝味打造成拥有万家门店、零售规模超 60 亿的"鸭脖大王"。
如今,这份辉煌正被现实的业绩压力所笼罩。
2025 年中报显示,绝味食品营收为 28.2 亿元,同比下降 15.57%,归母净利润更是暴跌 40.71% 至 1.75 亿元。曾经引以为傲的"销量神话"已然破灭,公司直言上半年营收下降主要因为销量下降。
戴文军的成功,离不开他对市场风口的精准把握。从早期保健品行业的井喷,到后来卤味消费的崛起,他总能踩准节奏。在很长一段时间里,绝味都是行业扩张和营销的标杆,将竞争对手甩在身后。
但如今,风向变了。整个卤味行业正陷入增长停滞的泥潭。
2025 年上半年,卤味四巨头(紫燕食品、周黑鸭、煌上煌、绝味食品)总营收约 65 亿元,较去年同期减少超一成,四家企业上半年归母净利润合计 4.65 亿元,同比下降超两成。这标志着行业粗放增长时代或许已经结束。
过去,凭借庞大的门店网络和品牌效应,绝味拥有强大的盈利能力。其核心产品鸭脖,官网数据显示,其鸭脖原料消耗达到 1 万吨,零售规模超过 60 亿,是当之无愧的"现金牛"。
而今,这份盈利能力正在快速削弱。财报显示,公司毛利率、净利率均出现明显下滑,尤其是净利率同比锐减超 31%。从财务数据上看,绝味食品不仅卖得少了,赚钱也更难了。这位昔日的市场王者,正面临着一场深刻的盈利能力危机。
一年关店超 5000 家,卤味巨头集体踩扩张"急刹车"
曾几何时,万店规模是卤味巨头们引以为傲的护城河。然而,如今这条护城河正在迅速干涸。一场席卷全行业的关店潮已然来临。
最引人注目的无疑是绝味食品。根据窄门餐眼数据,截至 2025 年 9 月 8 日,其门店数量已从 2023 年末的近 1.6 万家峰值锐减至 10838 家。这意味着,在短短近一年半的时间里,绝味关闭了超过 5000 家门店,缩减幅度高达 32.3%。这一数字远超同行。
绝味的收缩并非孤例,而是整个卤味行业的共同选择。
煌上煌最为激进。根据财鲸眼统计数据显示,截至上半年末,其肉制品加工业专卖店数量为 2898 家,较去年同期减少 1154 家,降幅接近 30%。
周黑鸭在关店的同时优化渠道,上半年末门店总数 2864 家,同比减少近 600 家,降幅 17%。紫燕百味鸡门店约 5407 家,较 2023 年末的 6205 家减少近 800 家。
从万店竞赛到集体瘦身,这背后是市场饱和、成本高企与消费需求变化共同作用的结果。"跑马圈地"的时代结束了,精细化运营成为活下去的关键。
刚刚因为财务问题被 ST,现在又面临门店大收缩。对创始人戴文军来说,这或是绝味成立以来最大的危机。
绝味食品表示,目前经营活动正常,将追溯调整财务报表、加强内控整改。待证监会正式处罚决定书满 12 个月且完成财务重述后,方可申请撤销 ST。
配资平台查询网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